9月10日,七台河市科技局与江门市科技局在七台河市共同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会。此次跨越南北的科技交流活动,标志着两地自2017年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以来,正式进入“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新阶段,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与沿海地区创新优势互补提供了实践范例,也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新动能。
锚定转型需求,煤城交出“科创答卷”
“七台河正以科技创新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难题,本次对接会是引入南方先进技术、加快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七台河市科技局副局长周小舟在会上表示,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该市近年来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突出位置,已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83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14个,在煤层气开发、石墨新材料研发等领域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会上播放的七台河市情宣传片,清晰呈现了这座煤炭城市的转型路径:从传统煤炭开采向煤化工产业链延伸,从单一产业结构转向“煤电+新材料+绿色食品”的多元布局。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也使江门代表团更加清晰了解到当地的产业需求和合作潜力。
八年合作成效显著,未来聚焦“三大方向”
回顾2017年以来的对口合作,两地已在产学研协同、技术攻关和平台共建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具体来看:
在产学研协同方面,2024年9月,七台河市与江门双碳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双碳技术与七台河特色产业深度融合,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提供科技支撑;
在合作研发方面,新会美达与宝泰隆在石墨烯新材料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亚微米级导电石墨烯研发已进入原料合成与稳定性验证的关键阶段,即将实现成果转化;
在创新平台共建方面,联顺公司成功加入江门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两地生物医药领域资源与技术的共享互通;
在孵化载体建设方面,2024年4月,两地创新孵化基地正式签约揭牌,为跨区域培育科技企业构建了重要平台;
在人才共育方面,七台河市31名科研人员入选江门科技特派员库,七台河职业技师学院与江门企业的校企合作稳步推进,为两地产业输送更多高技能人才,逐步形成“北方需求+南方技术”的互补模式。
基于已有基础,双方在本次对接会上明确了未来深化合作的三大重点方向:
一是健全沟通机制,建立“月度沟通、季度会商、年度总结”制度,开通线上“科技合作直通车”,实现政策、需求与成果实时共享;
二是推动产业共赢,围绕七台河煤化工、石墨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与江门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开展精准对接,推进“一企一策”合作,力争年内落地具体项目;
三是促进资源共享,推动江门双碳实验室、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与七台河企业建立“点对点”合作机制。
政企协同突破壁垒,跨区域合作开启新篇章
作为对接会的重要环节,科技成果路演推介活动内容丰富。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林展江就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江门双碳实验室成果转化部负责人区醒培重点展示了双碳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与转化前景;七台河企业代表也积极发言,表达了对接先进技术和寻求合作机会的强烈意愿。
路演结束后,双方围绕具体合作方向开展了深入务实的座谈交流,进一步凝聚共识。
“江门将更多引导创新资源投向七台河,支持煤城转型。”江门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应虎表示,将持续发挥沿海城市的开放优势,推动两地合作从“政府主导”向“政企协同”深化。江门市第四批派驻七台河工作组组长叶荣超表示,工作组将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推动合作项目落实见效。
本次对接会为两地构建了常态化合作平台。七台河与江门之间的跨区域科技合作,不仅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也为沿海地区创新成果转化开辟了北方市场。其所探索的“南北联动、优势互补”模式,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支撑。